-
所有酒企包括渠道 ,如能从“控量提价 ”到“控价提质”,并放大消费群与渠道层级,现有的巨大产能释放将再次刷新中国白酒格局 ,又一轮白酒繁荣可期。
回归价值与理性,让更多人喝得起酒,用自己的钱工作之余小酌怡情或亲朋好友助兴,消费者众且日常 ,白酒新一轮繁荣可期 。
文|敦和潘
作者系北京敦和国际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
2024年8月,《白酒皆周期,看好新势力》 ,首发在《华商韬略》,未曾想到24小时阅读量10万+,5天后《正和岛》以《大周期 ,新势力》标题转发,不到20小时阅读量再次突破10万+,评论很热烈 ,尤其白酒增长周期规律反响强烈。
白酒突破20亿需20年甚至200年 、从20亿突破50亿约10年左右、100亿5-6年、200亿3-4年 、300亿2-3年、300亿以上每1-2年增长100亿,即级别规模越大增长周期越短。
因为数据统计扎实,对此大多很惊奇但很少有存疑 ,我接到了几位白酒大佬的电话,有的说做了一辈子酒很少发现这个规律 。
可能是为提振信心或提高认知,这篇文章很多白酒企业与渠道全员转发,据两家媒体后台提供的数据 ,阅读量377万+,曝光量3600万+,应当是爆款了。这其中也有很多爱喝酒的消费者 ,感觉过瘾长知识,媒体与很多读者催促我发续篇,因为我在文章最后说要专文再述。
时光荏苒又一年 ,一直未有新篇,这其中很大原因白酒形势急转直下,我写上篇文章的冲动是因判断“2024是白酒枯荣分水岭” ,试图从现象看本质,先从历史长河找到白酒发展的规律,大家看到了白酒的周期定律与生命力 ,但行业透支繁华深沉危机,如何在枯荣转折期把握机遇与方向,是我一直思考并想在这篇文章中重点分享,尤其我对社会思潮与人生感慨。
当代著名诗人艾青写过一篇《酒》的诗 ,虽简短但有哲理:她是可爱的/具有火的性格/水的外形/她是欢乐的精灵/她会偷走你的理性/不要以为她是水/能扑灭你的烦忧/她是倒在火上的油/会使聪明的更聪明/会使愚蠢的更愚蠢 。
2025年写白酒,不能不说新“八不准 ”与史上最严“禁酒令”,它们真的是白酒冬天的原因吗?
白酒从未因禁酒或限酒停止发展
每一次调整都是新一轮机遇
历史上有多次禁酒或限酒 ,夏朝大禹预言酒亡国而禁酒、西周《酒诰》立首部成文禁酒法、秦朝商鞅变法对酒征十倍重税抑制酒 、汉武帝实现“榷酒制”官府专卖管控、唐朝先禁后松、宋朝工商人文发达酒与盐成为利税主要来源,但严格意义上的烈性酒从元朝蒸馏酒开始,元明清也皆有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禁酒或限酒 ,违禁最重者死刑。
但白酒历经战争 、饥荒、朝代兴衰更替,3000年生生不息,无碍波浪发展螺旋上升大趋势。
近35年也曾有多次“禁酒令” ,影响较大的是1989、1996 、2012、2025等年份,期间安徽、河南 、新疆也曾出台相关地方性规范,但仔细研究这几次发文其实目标目的大体一致 ,主要限制或严禁“公款接待、公务时间 ”饮酒,禁的是官方公款或公务时间饮酒,从未限制民间或个人消费包括宴请;“酒驾入刑“深得民心,另当别论 。
用数据说话 ,近35年是白酒历史发展最好时期,尤其2012前后的2009-2018十年是白酒市场化价量齐增狂飙突进巅峰10年,也是全国名酒与地方名酒自由奔放10年。
官方禁酒与民间消费并无必然关系 ,但层层加码阶段性冲击时有发生,1989年禁酒第二年即反弹,2012“八不准”茅台曾跌破800元 ,但很快持续拉升越过4000元。
当前白酒禁令风声鹤戾,但已有权威官方媒体纠偏:违规饮酒不等于饮酒违规,不能搞“一刀切”“一阵风 ” 。
可以肯定 ,白酒仍会发展,而正本清源为什么调整、如何调整 、迎接新一轮调整才是正题。
白酒当前最不容忽视的三大问题
产能与销量与库存严重背离、价格与价值与利润严重背离、厂商“控量提价”游戏难以持续,是当前白酒行业不容忽视的三大问题。
白酒产销“峰值”是2016年 ,规模以上企业产量与销量皆达历史最高峰1358万吨,销售收入6125亿元,行业利润797亿,茅五洋泸汾TOP5占行业利润39% 。
但自2017年开始 ,上述趋势开始出现背离,产销逐年急剧下滑,至2024销量仅有414万吨下降三分之二多 ,但销售收入7964亿增长30%、利润2509亿增长315%,其中茅五汾泸洋TOP5占行业利润60%。
加之中小酒企,整个白酒销售规模近万亿 ,名酒厂尤其酱酒产能仍在持续扩张,目前白酒产能已突破1600万吨,而实际销量2024即已跌破400万吨 ,每年至少1000万吨产能过剩,加上近5年厂家与经销商库存至少1000万吨,按目前销量整个行业5年可以不产酒 ,2016年白酒平均库存周转4月,2024年后平均库存周转需31个月,上游“堰塞湖 ”早已形成,白酒“凛冬”绝非虚言。
事实上 ,白酒5年前即已危机四伏,新一轮调整在“禁酒令”前即已箭在弦上,且与2020疫情 、2025禁酒令并无多大关系 。
上一轮白酒持续上涨主要动因是“茅台神话 ”带动整个白酒高端化、礼品化、保值增值 、收藏金融属性等非理性增长。
所谓非理性增长 ,更准确说非良性增长,还集中体现在一些厂商“暗度陈仓”的营销模式,尤其名酒厂家与大商紧密型合作 ,每年至少中秋、春节前两次“控量提价”:提前1-3个月通知或放风供不应求停止或限量发货,并通知新的涨价,制造市场紧俏抢购氛围 ,转嫁零售商或终端用户,借此消化库存并增厚差价,如此循环往复。
厂家与大商心知肚明 ,厂家做好品牌讲好故事当然也提高服务,大商深化渠道做好分销当然要提前打款,所以配合默契,厂商盆满钵满皆大欢喜 ,消费者被裹挟,但消费持续降级,反腐倡廉持续升级 ,“控量提价 ”游戏终究难以持续,多年盛宴曲终人散。
近45年,白酒价格平均上涨150倍左右 ,茅台上涨近400倍,相对于白酒主要原料大米价格及CPI物价指数平均上涨10倍以上 。泡沫终归泡沫,“禁酒令”可能是压垮高价白酒最后一根稻草 ,泡沫刺破,所有头部白酒价格腰斩是大概率趋势。
当一桌菜几百/千元而两三瓶酒几千/万元的时候,已非常识与良知 ,白酒终归是大众消费品,当白酒成为小众奢侈品或重要性或面子价格标签,而大众喝不起或囊中羞涩的时候已自绝繁荣前景。
酒是粮食精,也是情感礼 ,酒是传统工业也是现代农业,万亿规模亿万人可消费,提振消费 ,白酒不可能缺席,但如此带血的涨价何以堪?何以可持续?
白酒终将回归价值与理性,当白酒回归大众消费品才是白酒重回正轨的时候 。
控价提质
白酒回归价值与理性
2024年白酒上市公司报表依然靓丽 ,其中头部品牌销售额与利润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,白酒依然是最好的行业。
随2025季报发布,除茅台、古井贡微两位数增长 ,大多进入微个位增长,洋河 、舍得销售25%以上下滑,洋河、舍得、天佑德利润降幅37%以上 ,三分之一白酒上市公司亏损,利润变动幅度56%以上。
半年报茅台首次个位数增长,金种子酒预亏损降幅达910%;年报将会更难看,因为很少白酒能做到原价或顺价销售 ,加大市场推广费用或各种渠道补贴变相降价促销已为常规手段,将直接冲减利润 。
过去屡试不爽“控量提价”已如皇帝的新装无人喝彩,大商急于去库存盘活现金流 ,高端酒已严重滞销,当高端失去流动性,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商 ,大商慌不择路甩价逃亡的一幕即将上演。
“控价提质”,控制价格甚至重新定价或直接降低价格 、提高品质包括提高消费者情绪价值,每个品牌以自己的差异化特质 ,找到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与价格带,主动调整总比动作变形更直接更有效。
消费者爱喝酒,首先让更多人喝得起酒 。品牌定位与诉求 ,主推产品体系与价格带都要重新梳理,真正艰难考验的还是良知、品质、价格与价值 、渠道深耕与消费者体验。
笔者认为,任何仍依靠大商渠道“控量提价 ”的厂家将在这一轮竞争中出局或落北,而重视大众消费获得感、体验感 ,重视终端深度分销,尤其重视新消费场景与新兴经销商渠道建设,甚至“圈层销售”或自建队伍“网格化”营销的中小企业 ,都会有机会。
近年“控价提质 ”做的最好、受益最多的标杆首推汾酒 。汾酒被誉为中国白酒“鼻祖”“中国酒魂”,真实故事很多,脍炙人口“清明时节雨纷纷 ,路上行人欲断魂;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 ”皆知是汾酒,最有公论的是“四大名酒”、巴拿马甲等金奖 、真正的开国国宴用酒 ,曾经的“汾老大”。
在“开启高品质生活 ”的理念下,狠抓品质,合理定价 ,主打产品“青花20”控制在400元以内,尤其光瓶黄盖“玻汾”价格50元左右,此一大单品没有广告也无促销,自然销量竟然突破年销额100亿。
2024年汾酒一举跻身行业前三甲 ,重回“茅五汾 ”时代,2025白酒“凛冬”,汾酒依然保持良好增长态势。这家企业很实在 ,很少玩“控量提价”把戏,品质价格实打实,重视的是产品品质与平民价格 。
“控价提质”做得好的 ,还有古井贡、今世缘,这两家企业势头也依然不错。
光瓶酒迎来春天。
汾酒50元光瓶“玻汾 ”、西凤40元左右光瓶“绿玻”,古井贡“乳玻”“小郎酒 ”“江小白”畅销大江南北 ,爱喝酒的老酒友,还有很多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爱不释口,新近洋河 、泸州、五粮液等皆推出光瓶甚至低度光瓶酒 ,光瓶酒迎来春天 。近10年光瓶酒悄然较大幅度连续增长,2024年已突破1545亿,预计近两年会突破2000亿。
光瓶酒火爆,不能简单理解为消费降级。
首先光瓶酒已在执行国家统一“固态发酵”标准 ,质量安全有保障,光瓶名酒有品牌力更有销售力;去豪华包装物美价廉,老百姓的口粮酒 ,3-5人100-200元菜30-50元酒不美吗?
追求口感实惠,去伪存真、返朴归真 、不装、率性自然,甚或成为时尚 ,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包括白领大多状态如此,酒越喝越近,开心就好 ,谁说他们不会爱上中国白酒,还需担心白酒消费断层吗?
我曾在法国波尔多左岸右岸很多庄园品尝过数十家数百种葡萄酒,一般出厂价1-3个欧元 ,很少超过5个欧元,市场价格略高,一般按人民币核算大多50元上下,我们常看到法国的大餐或路边的小酒馆茶歇 ,一人悠闲端杯偶尔一口,或二三人品着酒轻松聊天,居家餐前餐后饮酒是习惯 ,朋友聚会自带自己喜欢的光瓶葡萄酒分享很常态 。
因为法国再贵的葡萄酒也很少有外包装,一瓶葡萄酒二三朋友可一晚,很少有中式豪饮 ,葡萄酒这个价格这个消费场景是不是很美。
葡萄酒好处多多,中国白酒好处也多多更有情绪价值,货真价实 ,适量饮酒有益,从厂家到消费者,回归价值与理性 ,中国的白酒永远是春天。
所有酒企包括渠道,如能从“控量提价 ”到“控价提质”,并放大消费群与渠道层级,现有的巨大产能释放将再次刷新中国白酒格局 ,又一轮白酒繁荣可期 。
社会思潮变迁
回归常识与良知
近年,多少行业改变格局,多少个人命运沉浮。
曾经风云人物人生停摆 ,曾经隐性资本大佬暴雷,如日中天房地产,2021年8家进入世界500强 ,2024转眼成空负债累累,仅余3家央国企大盘支撑,其中万科仍命悬一线 ,2025年4个月5位民营企业家跳楼,很大原因房地产上下游供应链断裂劫后余波。
多少人和事,眼见宴宾客 ,眼见起高楼,眼见楼塌了,当年有多繁华现在就有多落寞,大多社会思潮、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 。时也 ,命也!
白酒狂飙突进的近25年,繁华背后难掩狼藉,多少白酒厂商命运多舛 ,或黯然退场或企业休克,其中也有为企业为行业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,但各种不幸 ,前仆后继,每每触目惊心。
可能白酒乱性情,杯觥交错 、走斝传觞 ,谈笑有鸿儒、往来皆巨商,做酒的为销售为业绩少有不豪饮或豪言快意,以脾胃健康人间清醒甚至自由为代价 ,令人欷歔不已,但终极思考还是要回到“初心”、人生观 、价值观。
白酒产能突破1600万吨,销量跌破400万吨,这多年通过“控量提价 ” ,产能、营收、利润持续大幅度增长,实际产量、销量持续降低,乖离率越来越大 ,白酒平均150倍 、高者400倍高于物价指数误入歧途已久。消费者喝不起酒,物极必反,用脚投票 ,自断繁荣之路是必然迟早的事 。
“控价提质”,控制价格,提高品质 ,让更多人喝得起酒,适量饮酒,酒能解乏也能微醺更有情绪价值 ,酒是民族传统产业也是千年利税大户,释放更多产能,至少快速消化库存,维护千年民族工艺赓续 ,不香吗?
人之初,性本善,知行合一致良知。
社会向善 ,风清气正,系统重置;人心向善,幸福的人生观 ,不为功名利禄所累,不怕半夜手机响或鬼敲门;企业向善,正确的价值观 ,赚取合理利润。
商场萧条,但胖东来、COSTCO火爆,因为最简单的让利消费者薄利多销道理 ,商超扩张与衰败,当年如何盘剥厂家经销商消费者,有多狠就有多可恨;当平台经济资本无序扩张,以方便消费者的名义 ,榨取源头万家餐馆百万快递小哥,攫取一己垄断高额千百亿利润,换个渠道换个马甲也是非人道、商道 ,能持久吗?
古老圣贤《道德经》至理名言曰:天之道,利而不害;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;反者道之动 ,弱者道之用 。积极有为,不伤害他人,不恶性竞争;当你非急功近利 ,不唯利是图,或非不择手段,天有好生之德 ,利他就是利己,才是人生正道;企业 、行业也如此,永远善待消费者的利益关切,回归常识与良知 ,顺天应人,才能基业长青。
白酒,是水如火 ,水火两重天,极具两面性,正如繁荣与萧条、人生沉与浮 ,会使聪明的更聪明,愚蠢的更愚蠢。
酒气熏天已过,回眸冷静看白酒 ,白酒周期定律其实也是现象,真正的道是从善如流 。
回归价值与理性,让更多人喝得起酒 ,用自己的钱工作之余小酌怡情或亲朋好友助兴,消费者众且日常,白酒新一轮繁荣可期;
回归常识与良知,大道至简 ,公序良俗,以人为本,从善如流 ,俄国著名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:美是生活,美存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,让美好的更美好!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 ,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:李昂